

楚商動態
NEWS
資訊詳情
王均豪:百年大業,“無為”而行
- 分類:楚商風采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9-06-27 14:48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 王均豪: 湖北省工商聯副主席 湖北省楚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 均瑤集團總裁 ? 溫州商人王均豪,15歲即在生意場上,獲得人生第一桶金,19歲和兄長一道開啟民企進軍航空的先河,頗具改革者的銳氣。 在隨后近30年的時間中,均瑤集團在王均豪及兄長的合力之中,逐漸發展成為集航空運輸、金融服務、現代消費、教育服務、科技創新于一體的多元化集團,是中國民企的佼佼者,亦有可能在未來成為“百年民企”的樣本。 王均豪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和受益者,他的成長是一部不斷突破體制,打破利益藩籬的創業史,其敢闖敢干的精神,順大勢、知進退的商業智慧,如爍爍星辰,長久閃耀在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星空之中,曾給同行者力量,也給未來以希望。 第三次創業 大概兩年前,王均豪去找老朋友——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談生意,被勸走了。 當時,王均豪要將公司正在研發的納米陶瓷合金(又稱陶鋁新材料),作為汽車底盤材料供給吉利。他告訴李書福,這款材料是世界上同類品中最輕的,只有原來汽車底盤65%的重量。 李書福覺得“哥們兒這產品有點異想天開,不切實際”,哈哈一笑,勸王均豪算了。 這不是王均豪第一次碰壁,“不相信”的人太多了,下到買方,上至研發。大家難以想象均瑤能做出“世界最領先的金屬材料”,這種材料最大的特點是“輕”,比同等強度的鋁合金材料平均輕30%,除此之外還具有耐溫耐勞、減震低脹、易工易塑的特點,適用于軍工、航天、航空、電子等高新技術領域。 2015年,王均豪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實驗室,發現這一科研成果時,十分欣喜。 “過去很多年,我也找過很多項目,一般說可以填補行業空白、或者國內空白的產品,我都沒做。陶鋁新材料一下就點燃了我的熱情,因為這不僅是均瑤缺的,也是我們國家缺的,技術是填補世界行業空白的?!睙o論從商業角度,還是更高層面的家國情懷,王均豪篤定這是前途無量的事業。 當時,有工程師都認為,技術轉化成產品的設定過于理想化,但王均豪卻毫不懷疑,他隨后即牽手高校,成立陶鋁研究院有限公司,籌備新材料業務。 在后來的發展中,質疑的聲音一直都有,王均豪覺得這也是該板塊業務唯一的困擾:“很多人不敢想,但科學、商業太需要想象力,這一點我大哥(王均瑤)對我影響很大,他敢想敢做,一直保持大膽假設、小心求證的精神,我們企業也繼承了這種文化?!? 現在,均瑤旗下的陶鋁新材料在B 端成績優異,其供應覆蓋航空、汽車、軍用坦克等多個領域,中國商飛、中國商發、中航工業、中國中車、吉利汽車與之已達成良好合作。 在王均豪的藍圖中,陶鋁新材料市場遼闊,未來可延伸至建筑、房地產等多個領域。采訪過程中,他站在上海均瑤廣場32樓的露臺上,面對上海成片的高樓,剛好談到陶鋁新材料的話題,便馬上著手計算如果“上海三件套”(上海中心大廈、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大廈、金茂大廈)使用陶鋁新材料,可以減輕30%的重量,為其能節約的成本感到興奮。 現在,王均豪正發力C端市場,將陶鋁新材料運用到箱包中。面對他要“造世界上最輕箱包”的理想,有人依然懷疑,有人呵呵一笑。 有一次,他在陪兒子玩時,輕描淡寫提了一下這個事情,兒子的第一反應是:“那我可以騎在箱子上嗎?它這么輕,不會壞嗎?”王均豪的回答是肯定的,兒子馬上選擇了相信,這讓他感到欣慰。 可能,孩子的想象力更符合未來世界,而這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他,童心仍在。 “我們要有重新定義世界標準的勇氣,新材料產品——輕質鋁合金箱包就是我改變世界的方式?!? 王均豪說這是自己“第三次創業”,原本不想親自上陣做CEO,但這件事太重要,加之沒人信,他只能親歷親為,向買方推廣、或說服質疑者。 他笑稱自己本來就是干銷售出身,現在又回到銷售崗了。 商業帝國“初長成” 1972年,王均豪出生于溫州蒼南縣大漁鎮,他在家中排行老五,上有兩個姐姐,兩個兄長——大哥王均瑤、二哥王均金。 王家捕魚為生,王均豪知道一碗米飯的來之不易,也目睹過“鄰居出海打漁遇險,十多人尸體漂浮”的悲慘景象。 像其他溫商一樣,王家三兄弟在生活的逼迫之下,于上世紀80年代先后出走家鄉,做生意謀生活。彼時,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襲來,市場經濟的閘門打開,溫州商人成為了改革最早的獲利者。 王均豪“出道”早,15歲便談成了人生第一筆生意——300元的飯票,當時的他,便顯露出早熟的商業智慧:面對被對方拒絕進門的情況,他談自己從溫州到長沙坐火車的辛苦路途,感動了對方;他也有成年人的魄力,給對方“先拿貨后付錢”的條件。 王均豪是有商業天賦的,他能從普通的聊天中嗅到商機,比如他跟長沙體育館的負責人喝茶閑聊,得知體育館是集資建設,想送集資者禮物以表感謝,但苦惱不知送什么。王均豪現場給出了“送徽章”主意,因成本低、有意義,迅速得到對方認同,馬上簽了合同。 ? 甚至連均瑤的航空事業,也是在閑聊中誕生的。90年代初,王均豪三兄弟在長沙已做過各種大小生意,他們以“仗義、好客”聞名于溫商中。每逢周末,老鄉們便聚集在他們長沙的辦公地?!按蠹以谝黄鸷染?、吹牛,挺開心的?!蓖蹙阑貞浾f。 1990年春節前,老鄉們最后一次聚會,談到回家坐車難的問題,有老鄉提議包車回溫州,很難說是不是因為酒后興奮,王均豪接過話茬:“還不如包飛機回家?!? 當時國內的航空業并不發達,省會城市之間的航線都經常坐不滿,所以壓根沒有長沙到溫州的航線,兄弟三人分析一番之后,覺得確實是個機會。 1991年7月,三人以驚人的膽魄承包開通了長沙至溫州的航線,并隨后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營包機公司:溫州天龍包機有限公司。 航空領域在過去一直未有民營企業進駐,王均豪三兄弟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,其膽識和魄力驚蟄四座,諸如《農民膽大“包天”》的報道,布滿了各大媒體。 自此,均瑤集團正式開啟了自己的企業化之路,航空業務成為后來多元化發展的均瑤集團的堅實基礎。 縱觀均瑤航空板塊的發展歷程,會發現其每一步都恰到好處,踩到了政策開放的節點:比如2005年國務院“非公經濟36條”的出臺,民營資本進入航空領域的桎梏被一一打破,2006年9月均瑤創辦的吉祥航空首航長沙成功,成為當時第一批飛上藍天的民營航空公司,2015年吉祥航空在上交所上市。 當然,作為改革者,必須面對與利益既得者的博弈。2002年,均瑤以18%的股份入股東方航空武漢有限公司,王均豪原來的想法是“均瑤作為控股方入主”,但最終沒能達成。 當時的他面對結果是遺憾的,但最終還是看開了:“就這樣吧,不可能凡事都能贏?!彼恍?,說自己“放得下”。 事實上,相比諸多在博弈中落敗的民企,均瑤既有激流勇進的姿態,也拿捏好了退步的分寸,這不單是運氣,更多在于掌舵者審時度勢的智慧。 均瑤做了許多業界第一,在金融服務領域,他們主發起的華瑞銀行,是全國首批、上海首家民營銀行。 在現代消費板塊,均瑤成績同樣優秀:建設運營的上海均瑤國際廣場,也是現在均瑤集團總部所在地,是上海首座以民營企業命名的甲級商務樓;均瑤如意文化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特許經營商和零售商;收購的大東方,是江蘇省百貨零售的龍頭企業,也是無錫市首家上市的商貿流通企業集團。 在教育服務領域,均瑤亦干得風生水起,在上海有中、小學實體學校,還引入了一系列先進的教育理念。 扎根湖北,布局大健康產業 王均豪曾在一次會議中說自己是“半個湖北人”,在身份認同上,他稱自己既是浙商,也是楚商。 他與湖北的緣分始于1998年。彼時,均瑤乳業已經成立四年,在“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”的潮流中,塑造了均瑤牛奶的品牌。 王均豪有在武漢投廠的想法,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書記聽聞消息后,主動上門找到王均豪,自報家門,邀請他去夷陵區投資建廠。 “真是嚇死寶寶了,我第一反應覺得是騙子,因為自己從沒遇到過這么熱情的地方官員?!彼寐詭д{侃的網絡流行語,描述自己當年的感受和情緒。 據他回憶,書記進門之后,從三峽工程戰略執行,一直講到庫區移民現狀,他傳達的主要信息是:三峽工程利國利民,為此有十萬移民離開故土,搬遷至夷陵區(庫區),現在這些移民無地可種,需要解決就業,因此還望企業前往投資,為國家分憂,為人民謀福。 和書記交流完后,王均豪的情緒已從最初的懵,轉變為感動。感動中,他也迅速算了一筆賬,即在宜昌投廠,較之武漢,運輸物流成本要貴多少。 “我對三峽工程了解很少,他這么一說,我感覺國家需要我們。而且,之前做航空已經賺了很多錢,解決了物質需求,我們后來做事業的追求早就超過了財富本身?!蓖蹙勒f,加之高出的物流成本也在自己的承受范圍內,實地考察之后,均瑤乳業工廠便落子宜昌夷陵區,后來他還將總部遷移至此。 二十年來,均瑤乳業扎根湖北,現已完成從乳業到大健康飲品的升級,公司也更名為均瑤大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。 王均豪在出席今年的首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時,曾表示看好大健康產業的發展,大健康飲品也將是均瑤打造品牌的重要抓手。 他對該板塊極其重視,接受采訪之前,他在車上喝了公司產的大健康飲品——體輕松,采訪中亦有向《楚商》記者推廣介紹。 回顧均瑤乳業的往昔,王均豪覺得不容易,他經歷過行業大小危機無數次,曾在“牛奶摻水”價格亂戰中掙扎,也旁觀過“三鹿”遭遇“三聚氰胺”重創。 “牛奶摻亂七八糟的東西賣,價格比水還便宜,我很煩,但卻不能那樣做,因為父親教我,任何時候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?!弊詈?,均瑤的策略是放棄純牛奶,改做乳酸菌飲品,才得以渡過難關。 百年老店夢 2004年,大哥王均瑤因病離世,對王均豪和二哥打擊很大。 大哥是均瑤的掌舵者,一度以來,他欽佩大哥的膽識和魄力,敬重大哥的為人和格局。直至現在,回憶起大哥葬禮的景象,王均豪還能清楚記得當天的天氣,來祭奠的人,以及悼詞等各種細枝末節。 那天,大雨磅礴,王均豪備的300件雨衣很快發完,而悼念者依然絡繹不絕,前往殯儀館的高架為此堵了車。大哥生前商學院的同學們,無奈只能另外找地方,單獨舉辦追思會。 雖然心情沉郁,但看到那么多人前來悼別,那么多人敬大哥、念大哥,王均豪又由衷地為大哥高興?!按蟾缟拈L度短了些,但厚度足夠了,他這一生是精彩的,值得了!” 靈魂人物的離開,讓兄弟二人在一段時間內心灰意冷,茫然無措,他甚至一度想過靠上海均瑤國際寫字樓收租金,度過余生。 直到有一天,他聽一位講授講了列寧的一段話:紀念歷史的最好方式,就是將過去未完成的、現在正在做的,將來要做的事做得更好,至此,他如夢初醒,重燃了經營企業的激情。 很快,他與二哥便達成一致,將大哥生前在公司內部念叨的“百年老店”夢,公之于眾,這種方式是一種變相的激勵,也是對子孫后代的提醒。 在均瑤成立20周年之際,他甚至邀請了柳傳志等一眾大佬參加均瑤集團主辦的“民企基業長青”的論壇,探討如何做百年老店的方法。 ? 對均瑤集團來說,2004年是個分水嶺。在此從前,兄弟三人,齊力可斷金!在此之后,百年老店夢的達成,則需要更復雜的凝聚力,是需要多方參與的課題。 完成這個課題是王均豪的夢想,他期望均瑤能成為中國民企基業長青的案例,為其他民企提供一個參考范本。 只有這樣,才不枉他少年闖蕩,不枉他中年突圍,也才不負這個偉大的時代! 對話王均豪:智者“無為” 楚商:與國外很多聚焦某一個行業發展的大企業不同,均瑤集團采取的是多元化戰略,并且取得了成功,請談一下您對多元化的理解和認識。 王均豪:多元化戰略的具體解析應該是:多元化投資、專業化經營。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,從而分擔風險這個道理很簡單。很重要的一點在于,只能拿利潤去投資,絕對不能拿某一個業務板塊的現金流去投資,后者的做法很危險,如果用利潤去投資,即便有虧損,也不影響整體走勢。 此外,在均瑤的發展中,如果某個板塊的業務實在救不過來,我們會放棄,而不會拿利好的業務板塊強行去救。
王均豪:百年大業,“無為”而行
【概要描述】 王均豪:
湖北省工商聯副主席
湖北省楚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
均瑤集團總裁
?
溫州商人王均豪,15歲即在生意場上,獲得人生第一桶金,19歲和兄長一道開啟民企進軍航空的先河,頗具改革者的銳氣。
在隨后近30年的時間中,均瑤集團在王均豪及兄長的合力之中,逐漸發展成為集航空運輸、金融服務、現代消費、教育服務、科技創新于一體的多元化集團,是中國民企的佼佼者,亦有可能在未來成為“百年民企”的樣本。
王均豪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和受益者,他的成長是一部不斷突破體制,打破利益藩籬的創業史,其敢闖敢干的精神,順大勢、知進退的商業智慧,如爍爍星辰,長久閃耀在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星空之中,曾給同行者力量,也給未來以希望。
第三次創業
大概兩年前,王均豪去找老朋友——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談生意,被勸走了。
當時,王均豪要將公司正在研發的納米陶瓷合金(又稱陶鋁新材料),作為汽車底盤材料供給吉利。他告訴李書福,這款材料是世界上同類品中最輕的,只有原來汽車底盤65%的重量。
李書福覺得“哥們兒這產品有點異想天開,不切實際”,哈哈一笑,勸王均豪算了。
這不是王均豪第一次碰壁,“不相信”的人太多了,下到買方,上至研發。大家難以想象均瑤能做出“世界最領先的金屬材料”,這種材料最大的特點是“輕”,比同等強度的鋁合金材料平均輕30%,除此之外還具有耐溫耐勞、減震低脹、易工易塑的特點,適用于軍工、航天、航空、電子等高新技術領域。
2015年,王均豪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實驗室,發現這一科研成果時,十分欣喜。
“過去很多年,我也找過很多項目,一般說可以填補行業空白、或者國內空白的產品,我都沒做。陶鋁新材料一下就點燃了我的熱情,因為這不僅是均瑤缺的,也是我們國家缺的,技術是填補世界行業空白的?!睙o論從商業角度,還是更高層面的家國情懷,王均豪篤定這是前途無量的事業。
當時,有工程師都認為,技術轉化成產品的設定過于理想化,但王均豪卻毫不懷疑,他隨后即牽手高校,成立陶鋁研究院有限公司,籌備新材料業務。
在后來的發展中,質疑的聲音一直都有,王均豪覺得這也是該板塊業務唯一的困擾:“很多人不敢想,但科學、商業太需要想象力,這一點我大哥(王均瑤)對我影響很大,他敢想敢做,一直保持大膽假設、小心求證的精神,我們企業也繼承了這種文化?!?br/>
現在,均瑤旗下的陶鋁新材料在B 端成績優異,其供應覆蓋航空、汽車、軍用坦克等多個領域,中國商飛、中國商發、中航工業、中國中車、吉利汽車與之已達成良好合作。
在王均豪的藍圖中,陶鋁新材料市場遼闊,未來可延伸至建筑、房地產等多個領域。采訪過程中,他站在上海均瑤廣場32樓的露臺上,面對上海成片的高樓,剛好談到陶鋁新材料的話題,便馬上著手計算如果“上海三件套”(上海中心大廈、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大廈、金茂大廈)使用陶鋁新材料,可以減輕30%的重量,為其能節約的成本感到興奮。
現在,王均豪正發力C端市場,將陶鋁新材料運用到箱包中。面對他要“造世界上最輕箱包”的理想,有人依然懷疑,有人呵呵一笑。
有一次,他在陪兒子玩時,輕描淡寫提了一下這個事情,兒子的第一反應是:“那我可以騎在箱子上嗎?它這么輕,不會壞嗎?”王均豪的回答是肯定的,兒子馬上選擇了相信,這讓他感到欣慰。
可能,孩子的想象力更符合未來世界,而這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他,童心仍在。
“我們要有重新定義世界標準的勇氣,新材料產品——輕質鋁合金箱包就是我改變世界的方式?!?br/>
王均豪說這是自己“第三次創業”,原本不想親自上陣做CEO,但這件事太重要,加之沒人信,他只能親歷親為,向買方推廣、或說服質疑者。
他笑稱自己本來就是干銷售出身,現在又回到銷售崗了。
商業帝國“初長成”
1972年,王均豪出生于溫州蒼南縣大漁鎮,他在家中排行老五,上有兩個姐姐,兩個兄長——大哥王均瑤、二哥王均金。
王家捕魚為生,王均豪知道一碗米飯的來之不易,也目睹過“鄰居出海打漁遇險,十多人尸體漂浮”的悲慘景象。
像其他溫商一樣,王家三兄弟在生活的逼迫之下,于上世紀80年代先后出走家鄉,做生意謀生活。彼時,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襲來,市場經濟的閘門打開,溫州商人成為了改革最早的獲利者。
王均豪“出道”早,15歲便談成了人生第一筆生意——300元的飯票,當時的他,便顯露出早熟的商業智慧:面對被對方拒絕進門的情況,他談自己從溫州到長沙坐火車的辛苦路途,感動了對方;他也有成年人的魄力,給對方“先拿貨后付錢”的條件。
王均豪是有商業天賦的,他能從普通的聊天中嗅到商機,比如他跟長沙體育館的負責人喝茶閑聊,得知體育館是集資建設,想送集資者禮物以表感謝,但苦惱不知送什么。王均豪現場給出了“送徽章”主意,因成本低、有意義,迅速得到對方認同,馬上簽了合同。
?
甚至連均瑤的航空事業,也是在閑聊中誕生的。90年代初,王均豪三兄弟在長沙已做過各種大小生意,他們以“仗義、好客”聞名于溫商中。每逢周末,老鄉們便聚集在他們長沙的辦公地?!按蠹以谝黄鸷染?、吹牛,挺開心的?!蓖蹙阑貞浾f。
1990年春節前,老鄉們最后一次聚會,談到回家坐車難的問題,有老鄉提議包車回溫州,很難說是不是因為酒后興奮,王均豪接過話茬:“還不如包飛機回家?!?br/>
當時國內的航空業并不發達,省會城市之間的航線都經常坐不滿,所以壓根沒有長沙到溫州的航線,兄弟三人分析一番之后,覺得確實是個機會。
1991年7月,三人以驚人的膽魄承包開通了長沙至溫州的航線,并隨后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營包機公司:溫州天龍包機有限公司。
航空領域在過去一直未有民營企業進駐,王均豪三兄弟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,其膽識和魄力驚蟄四座,諸如《農民膽大“包天”》的報道,布滿了各大媒體。
自此,均瑤集團正式開啟了自己的企業化之路,航空業務成為后來多元化發展的均瑤集團的堅實基礎。
縱觀均瑤航空板塊的發展歷程,會發現其每一步都恰到好處,踩到了政策開放的節點:比如2005年國務院“非公經濟36條”的出臺,民營資本進入航空領域的桎梏被一一打破,2006年9月均瑤創辦的吉祥航空首航長沙成功,成為當時第一批飛上藍天的民營航空公司,2015年吉祥航空在上交所上市。
當然,作為改革者,必須面對與利益既得者的博弈。2002年,均瑤以18%的股份入股東方航空武漢有限公司,王均豪原來的想法是“均瑤作為控股方入主”,但最終沒能達成。
當時的他面對結果是遺憾的,但最終還是看開了:“就這樣吧,不可能凡事都能贏?!彼恍?,說自己“放得下”。
事實上,相比諸多在博弈中落敗的民企,均瑤既有激流勇進的姿態,也拿捏好了退步的分寸,這不單是運氣,更多在于掌舵者審時度勢的智慧。
均瑤做了許多業界第一,在金融服務領域,他們主發起的華瑞銀行,是全國首批、上海首家民營銀行。
在現代消費板塊,均瑤成績同樣優秀:建設運營的上海均瑤國際廣場,也是現在均瑤集團總部所在地,是上海首座以民營企業命名的甲級商務樓;均瑤如意文化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特許經營商和零售商;收購的大東方,是江蘇省百貨零售的龍頭企業,也是無錫市首家上市的商貿流通企業集團。
在教育服務領域,均瑤亦干得風生水起,在上海有中、小學實體學校,還引入了一系列先進的教育理念。
扎根湖北,布局大健康產業
王均豪曾在一次會議中說自己是“半個湖北人”,在身份認同上,他稱自己既是浙商,也是楚商。
他與湖北的緣分始于1998年。彼時,均瑤乳業已經成立四年,在“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”的潮流中,塑造了均瑤牛奶的品牌。
王均豪有在武漢投廠的想法,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書記聽聞消息后,主動上門找到王均豪,自報家門,邀請他去夷陵區投資建廠。
“真是嚇死寶寶了,我第一反應覺得是騙子,因為自己從沒遇到過這么熱情的地方官員?!彼寐詭д{侃的網絡流行語,描述自己當年的感受和情緒。
據他回憶,書記進門之后,從三峽工程戰略執行,一直講到庫區移民現狀,他傳達的主要信息是:三峽工程利國利民,為此有十萬移民離開故土,搬遷至夷陵區(庫區),現在這些移民無地可種,需要解決就業,因此還望企業前往投資,為國家分憂,為人民謀福。
和書記交流完后,王均豪的情緒已從最初的懵,轉變為感動。感動中,他也迅速算了一筆賬,即在宜昌投廠,較之武漢,運輸物流成本要貴多少。
“我對三峽工程了解很少,他這么一說,我感覺國家需要我們。而且,之前做航空已經賺了很多錢,解決了物質需求,我們后來做事業的追求早就超過了財富本身?!蓖蹙勒f,加之高出的物流成本也在自己的承受范圍內,實地考察之后,均瑤乳業工廠便落子宜昌夷陵區,后來他還將總部遷移至此。
二十年來,均瑤乳業扎根湖北,現已完成從乳業到大健康飲品的升級,公司也更名為均瑤大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。
王均豪在出席今年的首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時,曾表示看好大健康產業的發展,大健康飲品也將是均瑤打造品牌的重要抓手。
他對該板塊極其重視,接受采訪之前,他在車上喝了公司產的大健康飲品——體輕松,采訪中亦有向《楚商》記者推廣介紹。
回顧均瑤乳業的往昔,王均豪覺得不容易,他經歷過行業大小危機無數次,曾在“牛奶摻水”價格亂戰中掙扎,也旁觀過“三鹿”遭遇“三聚氰胺”重創。
“牛奶摻亂七八糟的東西賣,價格比水還便宜,我很煩,但卻不能那樣做,因為父親教我,任何時候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?!弊詈?,均瑤的策略是放棄純牛奶,改做乳酸菌飲品,才得以渡過難關。
百年老店夢
2004年,大哥王均瑤因病離世,對王均豪和二哥打擊很大。
大哥是均瑤的掌舵者,一度以來,他欽佩大哥的膽識和魄力,敬重大哥的為人和格局。直至現在,回憶起大哥葬禮的景象,王均豪還能清楚記得當天的天氣,來祭奠的人,以及悼詞等各種細枝末節。
那天,大雨磅礴,王均豪備的300件雨衣很快發完,而悼念者依然絡繹不絕,前往殯儀館的高架為此堵了車。大哥生前商學院的同學們,無奈只能另外找地方,單獨舉辦追思會。
雖然心情沉郁,但看到那么多人前來悼別,那么多人敬大哥、念大哥,王均豪又由衷地為大哥高興?!按蟾缟拈L度短了些,但厚度足夠了,他這一生是精彩的,值得了!”
靈魂人物的離開,讓兄弟二人在一段時間內心灰意冷,茫然無措,他甚至一度想過靠上海均瑤國際寫字樓收租金,度過余生。
直到有一天,他聽一位講授講了列寧的一段話:紀念歷史的最好方式,就是將過去未完成的、現在正在做的,將來要做的事做得更好,至此,他如夢初醒,重燃了經營企業的激情。
很快,他與二哥便達成一致,將大哥生前在公司內部念叨的“百年老店”夢,公之于眾,這種方式是一種變相的激勵,也是對子孫后代的提醒。
在均瑤成立20周年之際,他甚至邀請了柳傳志等一眾大佬參加均瑤集團主辦的“民企基業長青”的論壇,探討如何做百年老店的方法。
?
對均瑤集團來說,2004年是個分水嶺。在此從前,兄弟三人,齊力可斷金!在此之后,百年老店夢的達成,則需要更復雜的凝聚力,是需要多方參與的課題。
完成這個課題是王均豪的夢想,他期望均瑤能成為中國民企基業長青的案例,為其他民企提供一個參考范本。
只有這樣,才不枉他少年闖蕩,不枉他中年突圍,也才不負這個偉大的時代!
對話王均豪:智者“無為”
楚商:與國外很多聚焦某一個行業發展的大企業不同,均瑤集團采取的是多元化戰略,并且取得了成功,請談一下您對多元化的理解和認識。
王均豪:多元化戰略的具體解析應該是:多元化投資、專業化經營。
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,從而分擔風險這個道理很簡單。很重要的一點在于,只能拿利潤去投資,絕對不能拿某一個業務板塊的現金流去投資,后者的做法很危險,如果用利潤去投資,即便有虧損,也不影響整體走勢。
此外,在均瑤的發展中,如果某個板塊的業務實在救不過來,我們會放棄,而不會拿利好的業務板塊強行去救。
- 分類:楚商風采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19-06-27 14:48
- 訪問量:
王均豪:
湖北省工商聯副主席
湖北省楚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
均瑤集團總裁

溫州商人王均豪,15歲即在生意場上,獲得人生第一桶金,19歲和兄長一道開啟民企進軍航空的先河,頗具改革者的銳氣。
在隨后近30年的時間中,均瑤集團在王均豪及兄長的合力之中,逐漸發展成為集航空運輸、金融服務、現代消費、教育服務、科技創新于一體的多元化集團,是中國民企的佼佼者,亦有可能在未來成為“百年民企”的樣本。
王均豪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和受益者,他的成長是一部不斷突破體制,打破利益藩籬的創業史,其敢闖敢干的精神,順大勢、知進退的商業智慧,如爍爍星辰,長久閃耀在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星空之中,曾給同行者力量,也給未來以希望。
第三次創業
大概兩年前,王均豪去找老朋友——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談生意,被勸走了。
當時,王均豪要將公司正在研發的納米陶瓷合金(又稱陶鋁新材料),作為汽車底盤材料供給吉利。他告訴李書福,這款材料是世界上同類品中最輕的,只有原來汽車底盤65%的重量。
李書福覺得“哥們兒這產品有點異想天開,不切實際”,哈哈一笑,勸王均豪算了。
這不是王均豪第一次碰壁,“不相信”的人太多了,下到買方,上至研發。大家難以想象均瑤能做出“世界最領先的金屬材料”,這種材料最大的特點是“輕”,比同等強度的鋁合金材料平均輕30%,除此之外還具有耐溫耐勞、減震低脹、易工易塑的特點,適用于軍工、航天、航空、電子等高新技術領域。
2015年,王均豪在上海交通大學的實驗室,發現這一科研成果時,十分欣喜。
“過去很多年,我也找過很多項目,一般說可以填補行業空白、或者國內空白的產品,我都沒做。陶鋁新材料一下就點燃了我的熱情,因為這不僅是均瑤缺的,也是我們國家缺的,技術是填補世界行業空白的。”無論從商業角度,還是更高層面的家國情懷,王均豪篤定這是前途無量的事業。
當時,有工程師都認為,技術轉化成產品的設定過于理想化,但王均豪卻毫不懷疑,他隨后即牽手高校,成立陶鋁研究院有限公司,籌備新材料業務。
在后來的發展中,質疑的聲音一直都有,王均豪覺得這也是該板塊業務唯一的困擾:“很多人不敢想,但科學、商業太需要想象力,這一點我大哥(王均瑤)對我影響很大,他敢想敢做,一直保持大膽假設、小心求證的精神,我們企業也繼承了這種文化。”
現在,均瑤旗下的陶鋁新材料在B 端成績優異,其供應覆蓋航空、汽車、軍用坦克等多個領域,中國商飛、中國商發、中航工業、中國中車、吉利汽車與之已達成良好合作。
在王均豪的藍圖中,陶鋁新材料市場遼闊,未來可延伸至建筑、房地產等多個領域。采訪過程中,他站在上海均瑤廣場32樓的露臺上,面對上海成片的高樓,剛好談到陶鋁新材料的話題,便馬上著手計算如果“上海三件套”(上海中心大廈、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大廈、金茂大廈)使用陶鋁新材料,可以減輕30%的重量,為其能節約的成本感到興奮。
現在,王均豪正發力C端市場,將陶鋁新材料運用到箱包中。面對他要“造世界上最輕箱包”的理想,有人依然懷疑,有人呵呵一笑。
有一次,他在陪兒子玩時,輕描淡寫提了一下這個事情,兒子的第一反應是:“那我可以騎在箱子上嗎?它這么輕,不會壞嗎?”王均豪的回答是肯定的,兒子馬上選擇了相信,這讓他感到欣慰。
可能,孩子的想象力更符合未來世界,而這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他,童心仍在。
“我們要有重新定義世界標準的勇氣,新材料產品——輕質鋁合金箱包就是我改變世界的方式。”
王均豪說這是自己“第三次創業”,原本不想親自上陣做CEO,但這件事太重要,加之沒人信,他只能親歷親為,向買方推廣、或說服質疑者。
他笑稱自己本來就是干銷售出身,現在又回到銷售崗了。
商業帝國“初長成”
1972年,王均豪出生于溫州蒼南縣大漁鎮,他在家中排行老五,上有兩個姐姐,兩個兄長——大哥王均瑤、二哥王均金。
王家捕魚為生,王均豪知道一碗米飯的來之不易,也目睹過“鄰居出海打漁遇險,十多人尸體漂浮”的悲慘景象。
像其他溫商一樣,王家三兄弟在生活的逼迫之下,于上世紀80年代先后出走家鄉,做生意謀生活。彼時,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襲來,市場經濟的閘門打開,溫州商人成為了改革最早的獲利者。
王均豪“出道”早,15歲便談成了人生第一筆生意——300元的飯票,當時的他,便顯露出早熟的商業智慧:面對被對方拒絕進門的情況,他談自己從溫州到長沙坐火車的辛苦路途,感動了對方;他也有成年人的魄力,給對方“先拿貨后付錢”的條件。
王均豪是有商業天賦的,他能從普通的聊天中嗅到商機,比如他跟長沙體育館的負責人喝茶閑聊,得知體育館是集資建設,想送集資者禮物以表感謝,但苦惱不知送什么。王均豪現場給出了“送徽章”主意,因成本低、有意義,迅速得到對方認同,馬上簽了合同。

甚至連均瑤的航空事業,也是在閑聊中誕生的。90年代初,王均豪三兄弟在長沙已做過各種大小生意,他們以“仗義、好客”聞名于溫商中。每逢周末,老鄉們便聚集在他們長沙的辦公地。“大家在一起喝酒、吹牛,挺開心的。”王均豪回憶說。
1990年春節前,老鄉們最后一次聚會,談到回家坐車難的問題,有老鄉提議包車回溫州,很難說是不是因為酒后興奮,王均豪接過話茬:“還不如包飛機回家。”
當時國內的航空業并不發達,省會城市之間的航線都經常坐不滿,所以壓根沒有長沙到溫州的航線,兄弟三人分析一番之后,覺得確實是個機會。
1991年7月,三人以驚人的膽魄承包開通了長沙至溫州的航線,并隨后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營包機公司:溫州天龍包機有限公司。
航空領域在過去一直未有民營企業進駐,王均豪三兄弟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,其膽識和魄力驚蟄四座,諸如《農民膽大“包天”》的報道,布滿了各大媒體。
自此,均瑤集團正式開啟了自己的企業化之路,航空業務成為后來多元化發展的均瑤集團的堅實基礎。
縱觀均瑤航空板塊的發展歷程,會發現其每一步都恰到好處,踩到了政策開放的節點:比如2005年國務院“非公經濟36條”的出臺,民營資本進入航空領域的桎梏被一一打破,2006年9月均瑤創辦的吉祥航空首航長沙成功,成為當時第一批飛上藍天的民營航空公司,2015年吉祥航空在上交所上市。
當然,作為改革者,必須面對與利益既得者的博弈。2002年,均瑤以18%的股份入股東方航空武漢有限公司,王均豪原來的想法是“均瑤作為控股方入主”,但最終沒能達成。
當時的他面對結果是遺憾的,但最終還是看開了:“就這樣吧,不可能凡事都能贏。”他哈哈一笑,說自己“放得下”。
事實上,相比諸多在博弈中落敗的民企,均瑤既有激流勇進的姿態,也拿捏好了退步的分寸,這不單是運氣,更多在于掌舵者審時度勢的智慧。
均瑤做了許多業界第一,在金融服務領域,他們主發起的華瑞銀行,是全國首批、上海首家民營銀行。
在現代消費板塊,均瑤成績同樣優秀:建設運營的上海均瑤國際廣場,也是現在均瑤集團總部所在地,是上海首座以民營企業命名的甲級商務樓;均瑤如意文化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特許經營商和零售商;收購的大東方,是江蘇省百貨零售的龍頭企業,也是無錫市首家上市的商貿流通企業集團。
在教育服務領域,均瑤亦干得風生水起,在上海有中、小學實體學校,還引入了一系列先進的教育理念。
扎根湖北,布局大健康產業
王均豪曾在一次會議中說自己是“半個湖北人”,在身份認同上,他稱自己既是浙商,也是楚商。
他與湖北的緣分始于1998年。彼時,均瑤乳業已經成立四年,在“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”的潮流中,塑造了均瑤牛奶的品牌。
王均豪有在武漢投廠的想法,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書記聽聞消息后,主動上門找到王均豪,自報家門,邀請他去夷陵區投資建廠。
“真是嚇死寶寶了,我第一反應覺得是騙子,因為自己從沒遇到過這么熱情的地方官員。”他用略帶調侃的網絡流行語,描述自己當年的感受和情緒。
據他回憶,書記進門之后,從三峽工程戰略執行,一直講到庫區移民現狀,他傳達的主要信息是:三峽工程利國利民,為此有十萬移民離開故土,搬遷至夷陵區(庫區),現在這些移民無地可種,需要解決就業,因此還望企業前往投資,為國家分憂,為人民謀福。
和書記交流完后,王均豪的情緒已從最初的懵,轉變為感動。感動中,他也迅速算了一筆賬,即在宜昌投廠,較之武漢,運輸物流成本要貴多少。
“我對三峽工程了解很少,他這么一說,我感覺國家需要我們。而且,之前做航空已經賺了很多錢,解決了物質需求,我們后來做事業的追求早就超過了財富本身。”王均豪說,加之高出的物流成本也在自己的承受范圍內,實地考察之后,均瑤乳業工廠便落子宜昌夷陵區,后來他還將總部遷移至此。
二十年來,均瑤乳業扎根湖北,現已完成從乳業到大健康飲品的升級,公司也更名為均瑤大健康飲品股份有限公司。
王均豪在出席今年的首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時,曾表示看好大健康產業的發展,大健康飲品也將是均瑤打造品牌的重要抓手。
他對該板塊極其重視,接受采訪之前,他在車上喝了公司產的大健康飲品——體輕松,采訪中亦有向《楚商》記者推廣介紹。
回顧均瑤乳業的往昔,王均豪覺得不容易,他經歷過行業大小危機無數次,曾在“牛奶摻水”價格亂戰中掙扎,也旁觀過“三鹿”遭遇“三聚氰胺”重創。
“牛奶摻亂七八糟的東西賣,價格比水還便宜,我很煩,但卻不能那樣做,因為父親教我,任何時候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。”最后,均瑤的策略是放棄純牛奶,改做乳酸菌飲品,才得以渡過難關。
百年老店夢
2004年,大哥王均瑤因病離世,對王均豪和二哥打擊很大。
大哥是均瑤的掌舵者,一度以來,他欽佩大哥的膽識和魄力,敬重大哥的為人和格局。直至現在,回憶起大哥葬禮的景象,王均豪還能清楚記得當天的天氣,來祭奠的人,以及悼詞等各種細枝末節。
那天,大雨磅礴,王均豪備的300件雨衣很快發完,而悼念者依然絡繹不絕,前往殯儀館的高架為此堵了車。大哥生前商學院的同學們,無奈只能另外找地方,單獨舉辦追思會。
雖然心情沉郁,但看到那么多人前來悼別,那么多人敬大哥、念大哥,王均豪又由衷地為大哥高興。“大哥生命的長度短了些,但厚度足夠了,他這一生是精彩的,值得了!”
靈魂人物的離開,讓兄弟二人在一段時間內心灰意冷,茫然無措,他甚至一度想過靠上海均瑤國際寫字樓收租金,度過余生。
直到有一天,他聽一位講授講了列寧的一段話:紀念歷史的最好方式,就是將過去未完成的、現在正在做的,將來要做的事做得更好,至此,他如夢初醒,重燃了經營企業的激情。
很快,他與二哥便達成一致,將大哥生前在公司內部念叨的“百年老店”夢,公之于眾,這種方式是一種變相的激勵,也是對子孫后代的提醒。
在均瑤成立20周年之際,他甚至邀請了柳傳志等一眾大佬參加均瑤集團主辦的“民企基業長青”的論壇,探討如何做百年老店的方法。

對均瑤集團來說,2004年是個分水嶺。在此從前,兄弟三人,齊力可斷金!在此之后,百年老店夢的達成,則需要更復雜的凝聚力,是需要多方參與的課題。
完成這個課題是王均豪的夢想,他期望均瑤能成為中國民企基業長青的案例,為其他民企提供一個參考范本。
只有這樣,才不枉他少年闖蕩,不枉他中年突圍,也才不負這個偉大的時代!
對話王均豪:智者“無為”
楚商:與國外很多聚焦某一個行業發展的大企業不同,均瑤集團采取的是多元化戰略,并且取得了成功,請談一下您對多元化的理解和認識。
王均豪:多元化戰略的具體解析應該是:多元化投資、專業化經營。
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,從而分擔風險這個道理很簡單。很重要的一點在于,只能拿利潤去投資,絕對不能拿某一個業務板塊的現金流去投資,后者的做法很危險,如果用利潤去投資,即便有虧損,也不影響整體走勢。
此外,在均瑤的發展中,如果某個板塊的業務實在救不過來,我們會放棄,而不會拿利好的業務板塊強行去救。
均瑤用的是建筑學的邏輯,就像蓋樓一樣,用四梁八柱,我們分了五個板塊,每個板塊做到民營企業的前矛甚至有國際競爭力,這樣企業才能穩、才能久。
楚商:均瑤板塊眾多,B端的業務一直勢頭良好,為何在做陶鋁新材料時,您特意亮出了“C端思維”的口號?
王均豪:其實,做C端一直是均瑤集團的文化。我們在90年代就認識到了品牌的力量,許多國際上做B端的企業會垮掉,但可口可樂這種在C端有品牌辨識度的,能活很久。
所以,當我們航空賺錢后,就一直在尋找做C端產品的機會,最后是在國家“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”的政策導向下,選擇了牛奶這個C端產品,建立了均瑤乳業。
做陶鋁新材料,我也是這么想的,一定要與C端鏈接,所以做了箱包。
楚商:均瑤要做“百年老店”探索者,您認為達成愿望的概率有多大?并分析原因。
王均豪:肯定比國外成功的概率要高,目前,國際上第一代傳給第二代成功率30%,第二代傳給第三代5%,中國肯定要突破5%。
因為,首先國外已經有成功的先例供我們借鑒,讓我們少走彎路;
第二,中國有祠堂文化,還有光宗耀祖等傳承精神在,家族企業有這些文化做背書,傳承成功概率肯定要高一些。
我現在已經對子女進行引導,比如每年都會帶孩子回漁村一次,讓他們感受到父輩創業不易,也會帶他們去拜祠堂,體會宗親間的情感血脈關系;還有,雖然我們家規是不能在家里談工作,但公司的大事、喜事,我會在家庭聚會上提一下的,引起孩子們的注意,告訴他們均瑤是怎樣的存在;我女兒上大學選專業時,我問她想學什么,她不清楚,那么我就問她要不要加入一起做“百年老店”,逐步引導她,當她認同這個使命時,我就再指導她選了經濟管理類的專業。
第三、現在,很多第一代民營企業家都考慮接班的問題,那么就會出現相應的學術研究機構去研究這個課題,給我們方向。
以前沒什么人思考,我四十歲時問過一個年近70的企業家接班問題,他表示沒想過,獨生女對此不感興趣,等自己去世后,政府一定會接手的,不用操心,哈哈。
楚商:您剛談的傳承是比較理想的情況,但如果孩子不愿意接班,怎么辦?
王均豪:那就順其自然,尊重子女,無為而治吧。
楚商:您剛講到無為而治,您是否信奉道家思想?又是如何將之貫穿到企業管理中的?
王均豪:其實,我不僅信老莊,也喜歡儒學,還有佛學,儒釋道融匯貫通恰當,在企業管理中是很有用的。儒學講究拿起,佛學教我們放下,道家教人想開。
做企業,肯定是要拿起,要擔當的,但對于我們控制不了的因素,得放下,要想開,不要太執拗。
楚商:據說您對中國的傳統文化頗有研究,請問您認為哪一部分文化,對您做企業比較有啟發?
王均豪:我非常認可中庸之道。
比如說,我們做民企的,絕對不要去當老大,我定目標也只會定“在行業中名列前矛”,絕對不會定第一,因為物極必反,我們首先追求的不是做大,而是做久;一件事情,我努力做到80分,還有20分就交給天意,無為而治。
我教導女兒也是這樣,她不用追求第一名,考班上中等成績——第19名就行,因為一開始就定第一的目標,心里會扭曲的。但結果,她成績非常好,這既是中庸文化,也是無為而治嘛。
記者手記
王均豪:有生機、有活力、有意義
王均豪的辦公室有三個重要擺件:老子、孔子、彌勒佛的像。其中老子是從某個山里專門帶回來的,孔子是從一個好友處搶過來的,彌勒佛是從非洲背回來的,他把它們供在“百年老店”的牌匾下,并拍成照片,用作自己的微信頭像。
還有一副顯眼的牌匾是“和光同塵”,教人不要鋒芒畢露,要保持無爭之態,是中庸之道的高級表達,也是道家思想無為而治的體現。


這當然不是附庸風雅,他是國學文化的擁躉。
最重要的是,他能將這些道理運用到企業管理中,有評論曾經說,“永遠不做老大、 保持中庸的這套理論,一定程度上,讓他 保持了足夠清醒,維持了企業的穩定。”
凡事不追求第一、無為而治的調性,也讓均瑤在激烈的競爭中,保持著平和愉快氛圍。均瑤員工告訴《楚商》記者,公司不推崇狼性文化,一般不執行“996”,老板追求8小時效率,不提倡加班,除非有緊急情況。
這在當今優質的民企中,實屬不多見,但均瑤的業績每年都穩中有增,現有的三家上市公司股票都不差,C端市場的品牌口碑市場反饋良好。
智者“無為”,可能大抵如此。
但王均豪絕非徹底的“不爭、不搶”之輩,因為他是從市場中趟過來的,闖性幾乎是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的基本素質。
事實上,現在的他,闖勁仍在,比如在陶鋁新材料的開發上,他有著“重新定義世界標準”的野心,明確表示要做引領者,而非效仿者。
闖勁和穩妥,交相輝映,并無違和。
如果不做企業家的話,王均豪說自己會做老師,教語文,或者歷史。
事實上,他確實是口才極好的演說者。采訪過程中,他對儒釋道文化的融匯,以及對中庸文化的闡釋,表達流暢且興致高昂。
另一方面,他又并不老派。交流中,會不自覺冒出時下流行的網絡流行語,比如說到夷陵區書記登門拜訪,他會說:“嚇死寶寶啦,哈哈。”評價某些不上檔次的行為時,會說:“太low”。
微博上的他比較活躍,每天上線好幾次,為老虎伍茲的進球點贊,也關注中美貿易摩擦,還會以比較詼諧的方式,跟網友辟謠——大嫂并沒有向傳言中說的那樣,嫁給家里的司機。
但微信朋友圈發的不多,即便偶爾發,也像例行公事。
這讓我想起,大家對90后使用社交平臺的總結——在微信上裝死,在微博上蹦迪。
這個聯想邏輯可能并不完全恰當,但我的直觀感受的確是:這是一個內心有生機、有活力的老板,他努力過著有意義的生活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